创作背景
虽然理论篇(内耗症候群存在主义自救指南(理论篇) )已经尽可能的从方法论上来引导个人的认知路径,但写完后感觉还是过于偏理论了,或者说不够接地气?然后,就有了这篇。
寻求意义
认知/实践路径
- 首先认识到生活本就是无意义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行动、选择和承担责任来创造意义。
- 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业余时间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如写作、自媒体、表演等等。
- 建立深刻的人际关系。与同事、伴侣、朋友、合作伙伴等建立真诚的友谊。
- 致力于某个使命。如关注留守儿童并进行相关的公益服务,将它作为一种信念,对世间的苦痛饱含悲悯。或者致力于世界和平,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推动世界和平(比如新闻工作者可以写报道相关文章,军人可进行相关军事行动,普通人同样可以经常关注相关动态并发出自己的声音)。
- 如果外部客观条件不允许我们做出相应的行为,我们也可以专注与自身的内在成长和自我提升。如冥想、阅读、学习新技能,通过这些行动同样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意义。
- 艺术、写作、音乐、手工等创造性的表达。通过创造性活动来帮助处理情绪和经验的同事发现个人的独特声音和价值。如本篇文章的写作,即使没有人看,但它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有意义的,我因此而获得对存在主义更深的理解、对表达能力的提升及完成时的成就感等。
- 在小事中寻找意义。观察生活中的美好和变化,感受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就像偶尔发现路边的青苔时感受到的那种生命的顽强感,在乘电梯时等即将到来的陌生人时收到感谢的满足感。
- 服务和贡献。进行一些志愿服务,如社区搞活动时帮忙去张贴一些通告,自愿转发一些可能能帮到别人的信息等都可以增强与他人的联系,获得归属感与满足感。
- 接受挑战。像游戏中的一个个目标,追求目标到达成目标的整个过程都是赋予生活的新的意义。
- 宗教。很多时候也可以提供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存在意义。
个人实践示例
- 当陷入无意义感的虚无主义时,会经常的提醒自己”存在先于本质“,然后想办法创造意义而不是寻找意义。作为游戏开发爱好者,我觉着游戏也是一种信息媒介,它可以提供一些个人表达的机会,做游戏会让我觉着自己是活着的,是有意义的。写作也是,即使没有人看,但写出来会有一些成就感,会有创作的满足感,会让我觉着自己是有价值的,是能创造出一些东西的,不论好坏。
- 在回家的路上,我有时会突然让自己慢下来,然后去观察路上的一些细节。这有点像在玩一个游戏,比如说,有时我会发现墙角会有一些很新鲜的青苔,感觉很有生命力;有时会发现公交站台上海报已经被晒得有点干枯的样子,我会想它大概已经很久没换了,这类细节的发现会让我觉着自己的推理很机智;有时会听到刚放学的小学生为一些游戏之类的聊天吵闹,会想到自己小时候好像有时也会像他们这样,会感觉很有趣,也会想未来他们长大后想到自己的某些争吵会不会尴尬,像现在的自己在看曾经幼稚的自己的感受类似。
- 我在前不久养了一只小猫,给她买了所需的东西,陪她玩,给她起了名字(Clock),每天会喂它。尽管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被它抓了几十次,但我依然认为这时一种很好的连接。因为这种连接的存在,我会觉着生活是意义的,我比之前多了份责任感,我知道自己应该要照顾好她。